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知识
  • 焦点
  • 热点
  • 探索
  • 综合
  • 百科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期刊编造60多名编委撑门面,成功骗取知名索引收录—新闻—科学网

    期刊编造60多名编委撑门面,成功骗取知名索引收录—新闻—科学网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8-26 18:44:37 来源:策马飞舆网 作者:娱乐

    作者:李思辉,期刊取知张曦月 来源: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25/5/25 20:24:11 选择字号:小 中 大
    期刊编造60多名编委撑门面,编造编委成功骗取知名索引收录

     

    2024年7月,多名一则看似普通的撑门学术数据库更新消息,却在数月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。面成名索

    爱思唯尔旗下的功骗Scopus数据库悄然收录了一本名为《法律科学》(Science of Law)的期刊,然而这份看似正规的引收学术出版物,却被揭露出是录新一座由谎言堆砌而成的“幽灵大厦”。近日,闻科撤稿观察网站报道了这一离奇事件。学网

    图片由AI生成

      ?期刊取知

    1 学术界的“李鬼”期刊

    当研究者试图查询该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学术背景时,一系列诡异现象浮出水面。编造编委

    三位来自美国的多名领衔主编——阿拉巴马大学法学院的Alessio Miceli、威奇托州立大学的撑门Anita Steinberg、麦乔治法学院的面成名索 Jeffrey Robinson在Scopus数据库中完全没有任何发表记录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高校的官方人员名录中,根本不存在同名学者。

    这种 “查无此人”的荒诞,在该期刊60多人的“编委会名单”中反复上演:波兰学者Jakub Muchlinski、比利时学者Sofia Vermeulen、希腊学者Caspian Magliveras……这些听起来颇具学术气质的名字,如同幽灵般游离于真实的学术圈之外。

    进一步揭开期刊的网络面纱,其官网(legal-science.com)的注册信息更显可疑。2023年12月,该域名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GoDaddy进行匿名注册——这一操作早已成为欺诈型期刊的“标准配置”。

    为了符合Scopus的收录要求,《法律科学》还上演了一场 “时间魔术”。按照期刊宣称的出版记录,其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,然而官网域名注册时间却晚至2023年底。这种“先有内容后有平台”的反常现象,指向一个明显的结论:期刊通过回溯填充虚假论文,伪造了长达三年的“连续出版历史”。

    这些标注着2021—2024年刊期的论文,作者多为“幽灵学者”。例如,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的Louis Vieillard,不仅查无此人,更无任何其他学术成果可供印证。更讽刺的是,这些“陈年旧文”在Scopus中存在自引现象,仿佛一群不存在的作者在相互引用,营造出虚假的学术对话场景。

    2 骗取“权威背书”

    作为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文献索引之一,Scopus收录标准一直被视为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
    据了解,Scopus收录新期刊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,包括对期刊出版规律、内容质量、国际多样性以及引用情况等方面的审查。那么,《法律科学》是如何通过这些审核的呢?

    调查显示,该期刊采用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,来绕过Scopus的审核机制。其一,期刊创建了精美的网站和完整的投稿系统,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专业;其二,它伪造了大量引用数据,人为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因子;其三,期刊还刻意在审核前集中出版几期高质量内容,这些内容很可能是从正规期刊窃取并稍作修改而来。

    一顿操作下来,成功骗过了Scopus的审核机制。2023年期刊被收录。这暴露Scopus审查流程中可能存在盲点。

    2024年3月, Scopus收到警示,并于4月24日正式宣布停止对《法律科学》的索引。

    尽快面对研究者们提出的明确质疑和证据,Scopus作出了积极反应。但在这段时间里,该期刊利用Scopus的背书,可能已经误导了一些学者,甚至骗取了部分投稿者的信任和金钱。

    一个从编委会到出版记录全为虚构的期刊,竟能一路绿灯通过审核,也暴露了内容筛选委员会(Content Selection and Advisory Board)在身份核验、数据追溯等关键环节的疏忽。

    当数据库不能辨别真假,它所提供的“权威背书”就成了造假者的掩护。

    3 造假产业化的背后

    相较于早年造假者通过收购正规期刊混入学术体系的模式(如《移民通讯》《纳米比亚研究杂志》等案例),《法律科学》事件标志着学术欺诈进入新阶段。

    如今,造假者无需投入高昂成本收购现成期刊,只需搭建虚假的编委会架构、伪造出版历史,即可凭借低成本运作跻身权威数据库。这种“自建式”造假,极大地降低了入行门槛,使得学术欺诈呈现产业化、规模化趋势。

    有评论认为,当“被Scopus收录”不再等同于“经过严格学术审查”,依赖数据库指标的学术评价体系就面临根基动摇的风险。论文数量、被引频次等曾被视为“硬指标”的数据,可能沦为造假者操控的数字游戏。

    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类虚假论文可能通过数据库的传播网络,污染整个学术研究的知识基础——试想,若某篇关键研究引用了《法律科学》中的虚构成果,其后续衍生的学术链条将面临怎样的信任危机?

    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,学界呼吁学术数据库建立“研究诚信委员会”,改变被动审核的传统模式。该机构应吸纳跨学科的学术诚信专家,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主动监测异常出版模式,例如高频自引、幽灵作者、机构异常合作等。

    正如一位匿名学者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:“学术诚信不是某个机构的责任,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底线。当我们不再把数据库收录视为‘免死金牌’,当每一篇论文都经得起同行的严苛审视,造假者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。”

    这场由“幽灵期刊”引发的信任危机,或许正是学术界自我革新的契机——唯有具有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,才能让学术殿堂远离谎言的侵蚀,重新成为追求真理的净地。

    参考链接:

    https://retractionwatch.com/2025/05/16/scopus-indexed-journal-science-of-law-fake-editorial-board-sham-archive/

     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      • 上一篇:州总工会召开全州工会保障工作、女职工工作培训会
      • 下一篇:理財光靠省是不夠的,擺脫被帳單追著跑的日子要懂這件事|天下雜誌

  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  • 环保政策逐渐加码 壁挂炉企业亟需转型升级
        • 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3%
        • 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
        • 今年前1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7亿元
        • 超级忍变成超级爽?猛男的快乐你想象不到!
        •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.7亿元
        •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.9%
        • 2023年海关税收入库2.21万亿元
        • 劳保用品报价明细表(劳保用品及价格)
        • 2022年版权产业增加值近9万亿

  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  • 橱柜行业前景不明朗 发展步子有可能要加大点-
        • 我国成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国
        • 2023年央企实现营收39.8万亿元
        • 前10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2%
        • 汉阴法院法官应邀为县交通管理大队开展法治培训
        • 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
        • 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3%
        • 2023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
        • 《这是我的战争》工作室新作《多重人生》配置需求公开!
        • 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
        卫浴企业深知绿色概念 让洁具产品更加环保新车上市丨汕德卡G7M牵引车,让每一次出发都充满底气!防汛正当时,守护电力“生命线”益乐优乳味饮品,强势动销,燃爆终端!经销商掘金利器!化学沉淀有哪些(化学沉淀法优缺点讲解)乘客被自己车轧致死算不算第三者?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纯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:精准测定一氧化氮含量之选吴谨言道歉说了什么?吴谨言为什么道歉她做错了什么格灵深瞳WAIC 2025精彩回顾恩比德左膝半月板撕裂 悲剧!大帝尚无计划手术
  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期刊编造60多名编委撑门面,成功骗取知名索引收录—新闻—科学网,策马飞舆网   sitemap